集微網消息,2019下半年以來,半導體行業景氣度持續上升,各大晶圓廠、封測廠產能紛紛吃緊。2020上半年在疫情的阻礙下,產能緊缺的情況曾短暫地得到緩解,但隨著疫情后的反彈出現,產能吃緊的情況愈發嚴重。
事實上,長期的產能緊缺讓半導體廠商更加積極擴產,但新增的有效產能卻并不多,而芯片需求卻在短時間暴增。業內人士指出,目前,包括硅、砷化鎵、碳化硅在內的所有工藝基本都處于吃緊的狀態。
相對于玩家眾多的硅和碳化硅領域,雖然砷化鎵代工領域近年來入局者眾多,但真正具備量產能力的企業卻并不多,目前主要有臺灣穩懋、宏捷科、美國環宇以及三安集成。
產能吃緊持續良久
2019年下半年起,5G大規模建設逐步到來,對射頻前端的需求量也與日俱增,穩懋、宏捷科等臺系砷化鎵代工廠均處于滿載狀態,部分國產PA廠商在代工廠的排單超過3個月,甚至達到半年以上。因此,砷化鎵代工產能緊缺使得各大代工廠商紛紛加大資本支出,擴充產能。
筆者向業內了解得知,在需求端方面,5G PA都是用砷化鎵工藝制造,因此,砷化鎵工藝應用在5G終端和小基站上是十分確定的,同時,5G手機PA用量預計較4G多2、3成以上,確實導致砷化鎵工藝的市場需求不斷增長。
據悉,由于5G基站的建設成本高,耗電量大,而5G的應用場景卻沒有很好的落地,目前全球的5G建設周期已經放緩。
多家5G通信供應鏈廠商表示,5G建設確實是放緩了,從3季度末到現在市場都比較淡,整體市場需求也未如預期,不過這也只是增長速率比預期放緩,總體還是增量的。
業內人士認為,砷化鎵工藝的產能吃緊不僅僅是因為5G全面鋪開,應用在手機等終端產品中的4G PA也是砷化鎵工藝為主,因此疫情的影響和相關領域需求逐漸恢復才是產能緊張的主要原因。
此外,2G PA主要用CMOS工藝制造,2G退網也是大趨勢,4G Cat.1在物聯網應用也越來越多,開始成為中低速場景連接的主力之一,對砷化鎵產能吃緊應該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。
市場需求不斷涌現,上游應對不及時,產能吃緊在砷化鎵領域已經持續良久,早已經進入賣方市場。
業內人士表示,目前,華米OV等終端廠商都在催產能,國內設計公司還是處于“得產能得天下”的時期。
業內人士表示,在5G全面建設的需求帶動下,5G手機的普及率也將大幅增長,砷化鎵代工廠擴充產能是可以預期的,畢竟實現量產還需要一定的時間,但短期來看,砷化鎵代工的產能是不夠的。
當然,恐慌性的備貨充斥在整個半導體行業中,據業內人士表示,通常來說,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是消費電子行業的傳統淡季,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,客戶需求相對比較激進,并不理性。無論是在通信產品,砷化鎵產品還是整個消費電子市場,2020年第四季度和2021年上半年的訂單量都遠超正常需求。
值得注意的是,當下游客戶不理性地大量備貨,上游砷化鎵代工廠大幅擴產,若是市場需求并未跟上,帶來的結果可能就是全行業的去庫存化。(校對/GY)